石家庄市顺利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第一阶段工作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26日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石家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按照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对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的部署要求,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顺利完成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第一阶段的工作。
建立组织,加强组织领导。2020年9月,印发了《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石家庄市政府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的通知》,成立了主管市领导任组长、有关职能部门人员参加的石家庄市普查领导小组;成立了石家庄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普查办),组建了普查专班,明确了各部门责任。
动员部署,增强工作自觉。2021年7月26日,市政府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动员部署会,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李克良参加会议并讲话。会议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行动自觉,把此次普查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真正把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底数搞清楚,为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切实把握强化统筹协调、总结试点经验、推动数据共享和严把质量安全四个重点关键,扎实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有序开展;要切实履行责任,精心组织谋划,细化任务举措,通过强化组织领导、经费保障和衔接配合,形成强大合力,确保顺利完成普查任务。
制定方案,明确任务责任。8月5日,印发了《石家庄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方案和《石家庄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方案》,明确了“三个阶段、七大任务”,对三个阶段的普查工作进行了分解,明确了市、县两级各部门的任务责任。
组织培训,提升工作能力。7月20日,市普查办组织召开石家庄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清查工作培训会。市普查办技术组人员分别对清查工作的内容、流程及软件系统操作进行了讲解、演示。相关部门也采用专家讲解、试点“取经”、互访交流等方式,对普查人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普查人员掌握了普查工作内容、标准和方法,熟习了普查软件操作系统,提升了普查人员的工作能力。
会议调度,及时解决问题。在清查阶段,针对县(市、区)清查进展不平衡的问题,7月29日、8月9日市普查办分别召开清查工作视频调度会,分析研判清查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帮助县(市、区)解决问题。
线上讲评,加快工作进度。为保证按时完成清查任务,市普查办技术组每天安排5名工作人员通过清查系统在线监控各县(市、区)清查对象填报情况,每天对填报情况进行讲评排名。对进度落后、可能影响全市整体进度的县(市、区),及时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向该县(市、区)主管领导反馈情况,对连续2天进展落后的县(市、区)由市普查办主要领导出面督促。根据监控发现的问题,要求各县(市、区)普查办通过微信工作群、电话实时向市普查办解释沟通、说明情况,确保市普查办始终掌握全市总体进度,确保清查工作按时间节点完成。
落实措施,强力推进工作。8月17 日,市普查办印发了《关于做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落实“加强组织领导,压实普查工作责任;加强数据共享互通,最大限度提高普查效率;严控普查数据质量,注重普查成果应用;建立普查联络员制度,加强普查信息报送工作;加强普查培训宣传,营造良好普查环境;加强统筹调度督导,确保普查工作顺利推进”六项措施,强力推进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
截至目前,石家庄市顺利完成了区划调整确认、普查资金落实、技术单位入驻、普查专班组建、普查方案制订、工作机制建立、普查人员培训等第一阶段的普查工作。
本文供稿:石家庄市应急管理局 杨雨宝 张东林